(综合办公室 亓雨丹)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只有为基层负担做减法,才能疏通社会治理“神经末梢”。为基层减负要强化源头松绑、坚持扩权赋能,以“壮马轻车”推动基层治理见行见效。
一是做好“文山会海”减法,为“抓铁有痕”聚合力。实际工作中,要摒弃“发文就是指导,开会就是推进”的思想误区,在切实精简文件、严格精简会议上再发力。力争少发文,发短文,发有用的文,确保发文聚焦发展“实”问题、解决基层“真”难题;杜绝层层套开会议,坚持用“短会”“短话”取代“长会”“套话”,不断把精文减会成效转化为基层干部抖擞精神、跃跃欲试的精气神,锚定基层发展大事要事,惠民好事实事大展拳脚。
二是做好“繁复考核”减法,为“事半功倍”增效力。督查考核是千事创业“风向标”,评价工作“度量街”,科学精准高效的督查考核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要聚焦考核“强身”,规范考核方式,优化考核流程,精减考核指标;要聚焦考核“瘦身”,优化整合多部门、多条线开展的同类检查考核,实行多考合一,压减考核频次;要聚焦考核“健身”,用好“四不两直”方式方法,推动督查考核由机械式听汇报,看材料向察民意,看实绩转变,破除工作落实以“迹”为“绩”现象,激发基层干部想作为、善作为的内驱动力。
三是做好“权责明晰”减法,为“车驰马骤”添动力。小马拉大车成为阻碍基层高质量发展的一道障碍,究其根源在于权责不够明晰,过重的任务“单子”成为了压在基层干部身上沉重的“担子”。一方面,细化三张履职清单。进一步完善边界清晰、分工合理的基层工作体系,确保按职责干事。另一方面,要保障基层力量。清理规范借调人员,畅通市、县、乡三级干部交流机制;同时因时制宜加强基层干部思想淬炼和技能培训,确保基层有人干事,能干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