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服务中心 石艳蕾)质量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基石。平顶山高新区深入贯彻关于质量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锚定河南省委省政府质量强省、平顶山市委市政府质量强市战略部署,立足“产业高地、创新引擎”定位,以质量变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标准引领产业升级,以共治格局凝聚发展合力,走出了一条具有高新区特色的质量强区之路,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质”动力。

战略领航,构建质量强区“四梁八柱”
平顶山高新区始终将质量强区建设置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构建起“战略引领、目标导向、责任明晰、保障有力”的工作体系。
在指导思想上,将质量强国建设要求与高新区产业实际深度融合,确立“以质量变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质量强企强链强区为主攻方向”的发展路径,明确全面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的核心任务,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新区筑牢质量根基。
在目标设定上,锚定2027年跻身全国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名单的总目标,细化形成“六大质量目标体系”:标准引领上,力争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地方标准100项以上;质量创新上,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企业数量增长90%;产品质量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工程质量上,实现受监工程监督覆盖率100%;服务质量上,重点服务业顾客满意度指数突破95分;品牌建设上,培育“美豫名品”“鹰城名品”等品牌企业6家以上,构建四级政府质量荣誉奖励体系。
在责任落实上,建立“牵头单位抓总、配合单位协同、企业主体尽责”的工作机制,将质量提升任务分解至经发、科技、市场监管、城乡建设等20余个部门,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闭环,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创新驱动,激活质量提升“核心引擎”
平顶山高新区坚持把创新作为质量强区的第一动力,以产学研融合为纽带,以平台建设为支撑,以人才培育为关键,推动质量创新从“单点突破”向“系统升级”跨越。
搭建产学研用融合平台。聚焦尼龙新材料、电气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深化与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等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建立“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累计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8个、市级创新平台82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个,形成了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创新平台矩阵。创新推行“百名博士进高新”“百家企业进高校”“百名高管进课堂”三大行动,充分发挥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质量检测服务优势,推动高校智力资源与企业质量需求精准对接,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完善企业梯度培育机制。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核心,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梯度成长体系,制定“一企一策”培育方案,引导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发展之路,鼓励企业加大标准研制、计量测试、检测认证等质量技术研发投入,为194家科技企业提供市级科技创新券申报服务,申请扶持资金5005.79万元,推动企业从“制造”向“智造”“质造”转型。
强化质量人才队伍建设。以“质量月”“首席质量官培训”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宣贯培训,培育一批懂政策、会管理、善创新的质量骨干人才。推动68家企业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56家企业获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52家企业获得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让“质量第一”的理念深植企业发展基因。
产业赋能,打造质量竞争“硬核支撑”
平顶山高新区立足产业基础优势,以质量提升赋能产业升级,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协同,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焦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围绕尼龙新材料、电气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实施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发挥尼龙新材料产业集群优势,巩固尼龙66盐、工业丝等产品的行业领先地位,提升关键环节、关键领域质量管控水平。积极争取国家、省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加大对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的投入,增强产业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截止目前,已培育出24家主任质量奖企业、4家市长质量奖企业、1家省长质量奖企业,2家企业荣获国家及省级质量管理优良案例。
布局未来产业抢占先机。主动顺应产业变革趋势,布局新能源储能、数字经济等新赛道,建立“标准先行-创新驱动-质量引领”的发展模式,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高质量发展。辖区企业已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团体标准、行业标准38项。高新区主导参与制定2项国家标准、3项团体标准,获准参与物流领域国家标准研制,让“高新经验”转化为“行业规范”。
强化品牌建设价值跃升。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引导企业参与“美豫名品”“鹰城名品”“老字号”等品牌培育,推动“中原制造”向“中原创造”“中原品牌”转型。优化品牌发展环境,加强商标业务指导和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品牌仿冒、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让优质品牌成为产业链群发展的“领头雁”,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全域共治,筑牢质量发展“坚实防线”
平顶山高新区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共治理念,构建“监管有效、服务优质、社会协同”的质量治理新格局,让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全体群众。
聚焦民生与发展需求,统筹推进生活、生产、政务服务质量全域提档。生活服务端优化养老、物业等民生服务标准,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生产服务端升级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效能,为企业质量提升赋能;政务服务端推行“集成办、上门办、视频办”,以“标准引领+数字赋能+闭环监测”构建一流营商环境,通过产业园区“标准服务驿站”实现政策匹配、问题调处“分钟级响应”,擦亮区域服务质量名片。
以“中国品牌日”“质量月”等活动为纽带,推动质量文化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开展多元化群众性质量宣传与实践活动。弘扬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选树质量标杆、讲好高新区质量故事,厚植“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社会共识,为质量强区建设汇聚全民同心、全域发力的强大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