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服务中心 石艳蕾)在以质量重塑发展格局的产业升级新赛道,平顶山高新区正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和登高望远的战略眼光,书写着质量强区建设的时代答卷。这里,每0.48平方公里的土地孕育1家高新技术企业,每万名从业人员坐拥42.91件发明专利,一组组硬核数据勾勒出质量变革的壮阔图景。
硬核创新:锻造强大质量变革引擎
位于平顶山高新区尼龙新材料产业园区的河南无水染色科技有限公司超洁净车间内,从“合格制造”到“精品智造”的质量变革正在悄然发生。通过精确控制超临界CO₂流体的温度(80-130℃)与压力(20-25MPa),染料渗透深度较传统工艺提升40%,色牢度达到国际欧标标准。“我们构建的‘温度-压力-渗透’精准控制技术模型,让面料色彩饱和度提升15%,批次色差ΔE值控制在0.8以内,检测环节由12道精简至5道,次品率从3.2%降至0.5%。”质量总监徐工展示着检测数据。
无水染色技术为核心引擎,不仅破解了纺织行业高耗水、高污染的世纪难题,更催生出质量跃升、效益倍增的产业新生态。“无水染色设备虽然单台投资达2000万元,但通过染料回收系统,95%的残余染料和CO₂可重新回收再循环使用,一年即可收回增量成本。”财务总监赵丹丹算着经济账。更让同行震撼的是,企业将交货周期从7天压缩至48小时。
“我们已经成功申报‘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现在我们正以每米溢价2.3元的价格抢占高端市场。二期项目投产后,可年产无水染色面料8000万米,带动区域纺织产业升级20亿元产值。”董事长连建平指着建设蓝图说。这项突破性技术不仅让传统印染厂的水处理池成为历史,更开辟出一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质量,无疑是引领经济发展的标杆,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平顶山高新区锚定“质量强区、产业兴城”的战略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产业集群为基石、以生态优化为保障,以“科技创新+标准引领”双轮驱动,充分发挥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的关键作用,大力开展质量强链工作。这一系列举措如同强劲的东风,助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助力产业建圈强链,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交出了一份“质效双升”的亮眼答卷,书写质量强区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的“高新样本”。
集群崛起:构建现代产业质量矩阵
“质量月”活动催生的蝴蝶效应,正在尼龙新材料、智能电气装备、新能源储能三大产业集群引发链式反应。神马尼龙化工通过能源计量管理系统,年节约成本超千万,碳排放降低15%;中平自动化实施“智改数转”行动,研发的煤矿井下智能控制系统,助力传统制造业效率提升40%、能耗下降18%;河南平高电气自主研发的550千伏隔离开关智能生产线,装配效率提升29%,并实现毫米级精度,产品出口覆盖30余国,斩获国网集招市场12.05%占有率。集群内96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构建起“领军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质量创新梯队。
位于平顶山高新区的河南平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深入开展“质量日”“质量月”活动,荣获“河南省工业企业质量标杆”荣誉称号,2024年专利申请完成率127%,研发费用投入4677万元,完成各电压等级产品同比增长50.51%,间隔数同比增长68.49%,获批省企业技术中心、省智能制造工人厂、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工程实验室资质,国网集招市场占有率12.05%,南网集招市场占有率33.04%,全国排名第一。自主研发的550千伏6300安GIS、550千伏8000安GIS、550千伏抑制励磁涌流断路器、550千伏80千安罐式断路器等产品通过了国家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性能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该公司获得专利148项,其中发明专利89项,参与制订国家标准3项,取得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证书近20项。产品遍布国内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08个地级市,出口巴西、印度、印尼等10余个国家。
更令人瞩目的是,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被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确定为2024年营商环境促进标准化试点单位,被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确定为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该区主导制定了《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通用评价指南》《政务诚信评价通用指标》2项团体标准、参与编制了《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提供指南》《经营主体信用承诺实施指南》2项国家标准,正在将“高新标准”升格为“行业准绳”。
生态赋能:培育质量跃升沃土
高新区深谙“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质量就是谋未来”的硬道理,率先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打造科研矩阵,创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建成尼龙新材料、智能电气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等60个科研载体,首创“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截至目前,该区拥有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19个,其中省级研发平台36个,专利申请量突破530件,累计专利授权量2000余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2.91件,是全市平均值的6.66倍,多项核心指标领跑全市。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高新区以“质量强区”为核心的战略布局,通过计量筑基、标准引领、检验护航、服务赋能的系统性创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该区以检验检测技术为引擎,聚焦尼龙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通过技术筑基、服务提质、创新驱动三大战略,形成“检测服务+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在尼龙织造产业园的河南省能源及尼龙化工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一站式质量服务站”,建立覆盖26类化工产品、16项认证参数的标准化检测体系,创新“监检结合+市场运营”双轮驱动模式,为企业构建“一链一策”“一企一专员”机制更彰显服务温度——重点项目“拿地即开工”、企业诉求“24小时响应”、3618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构建起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质量服务闭环。
当传统印染厂的水处理池成为历史记忆,当智能生产线实现“秒级”精度控制,当“高新标准”开始定义行业未来,平顶山高新区用实践证明:质量革命不是简单的技术迭代,而是从理念革新到生态重构的系统工程。这里,每项专利都在改写产业规则,每个标准都在重塑竞争格局,每次检测都在守护质量尊严。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高新区正以“质量强区”战略为帆,以百亿元产业链为桨,向着更高目标破浪前行。正如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孙国权所言:“我们不仅要做质量变革的见证者,更要当现代产业体系的重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