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服务中心 石艳蕾)河南在“四高四争先”中提出“在深化改革和创业创新创造上奋勇争先”,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充分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活力的有力部署,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注入了新动能。
作为河南省三星级开发区,平顶山高新区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实践,通过深化“三化三制”改革,推动创业创新创造呈现机制更优、主体更强、要素更活、生态更好、活力更足的生动局面,综合竞争力、科技硬实力、硬核支撑力不断增强,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平顶山高新区通过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快速推进科技人才聚集、优化创新生态体系等四方面,向改革要效能、向创新要动力、向服务要口碑,在科技创新领域创造了“四个第一”:全区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00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60家;专利申请量530件,专利授权量367件,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企业获得贷款3618万,均位居全市第一,技术合同成交额6.32亿元,增幅66%。拥有平顶山市区42%的专精特新企业、33%的规上工业企业、52%的高新技术企业、58%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先后被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国家尼龙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是平顶山市唯一一家三星级开发区,已成为平顶山市经济科技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
向改革要效能:体制机制破冰激活发展动能
“过去项目落地要跑十几个部门,现在‘园区管家’全程代办,效率提升超70%!”在平顶山高新区电气装备制造产业园内,河南伏佳特高压电气设备项目负责人张伟感慨道。这一变化得益于高新区推行的“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成立高新投资集团,组建专业招商、运营、服务团队,实现“园区事园区办”。
近年来,平顶山高新区以“三化三制”改革为突破口,将原有12个行政机构精简为“6局1中心”,全员竞聘上岗,绩效考核与产业导入、企业服务直接挂钩。改革后,全区招商项目落地周期平均缩短45天,政务服务满意度达99%以上。同步推进的“一区多园”战略,将周边4个特色产业园纳入协同发展体系,形成“尼龙新材料、电气装备制造、新能源储能”三大超级产业集群,园区亩均税收较改革前提升2.3倍。
向创新要动力:科技赋能抢占产业新赛道
在平顶山高新区电气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一块块钠离子电池正进行极限测试。“我们联合高校科研团队突破生产材料核心技术,量产成本降低30%,订单已排到2026年。”河南钠创能源科技董事长介绍。这家仅成立两年的企业,生产总值就番了两番,背后是高新区“创新联合体”模式的强力支撑。
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平顶山高新区构建“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中试基地+产业园区”全链条创新生态。通过“百名博士进高新”、校企对接会等活动,16家企业分别与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40余家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聚焦尼龙新材料、储能电池、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梯次化创新平台矩阵,提供一对一申报辅导,已吸引源网源等32个“硬科技”项目落户;实施“揭榜挂帅”机制,2024年攻克尼龙66关键原料等12项技术难题。如今,这里已崛起为全国最大的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截至目前,该区拥有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19个,其中省级研发平台36个,累计专利授权量2000余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2.91件,是全市平均值的6.66倍。
2024年9月,位于平顶山高新区的河南平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芝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平芝公司致力于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推动企业实现从“规模驱动业绩增长”到“创新驱动持续发展”的战略转变,持续开展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将传统装备制造业与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升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水平。自主研发的550千伏6300安GIS、550千伏8000安GIS、550千伏抑制励磁涌流断路器、550千伏80千安罐式断路器等产品通过了国家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性能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河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河南省智能工厂、河南省绿色工厂等,并拥有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四个省级研发平台,获得专利148项,其中发明专利89项,参与制订国家标准3项,取得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证书近20项。产品遍布国内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08个地级市,出口巴西、印度、印尼等10余个国家。
向服务要口碑:营商环境升级厚植兴业沃土
“从签约到投产仅用8个月,连员工公寓都配好了!”在平顶山高新区跨境装备制造园,艾森隆集团总裁李宏点赞“高新速度”。园区推行的“标准地+承诺制”改革,让企业“拿地即开工”;“企业家早餐会”“首席服务官”等机制,则让问题解决在24小时内。
“在我创业初期,高新区给予我们企业很大的帮助,不但有政务服务的高效贴心,还有金融服务的加持,是我们企业发展路上的“及时雨”。河南赛伏特质量检测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为了帮助初创时期的河南赛伏特质量检测服务有限公司顺利完成市级重点项目,解决企业大量研发费用的投入和项目实施前期资金的垫付资金问题,在企业没有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纳税额较少无法获得大额授信的情况下,结合该企业机器设备齐全、检验人员专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大、研发人员占比高、专利技术较多等特点,仅用了三天时间该区工作人员就用创新积分贷产品为该企业融资100万,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为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品牌,高新区创新推出:“全生命周期服务”:建立从孵化器到加速器的企业培育链条,提供技术、融资、市场对接等200余项增值服务;整合政务、产业、环保等数据,实现惠企政策“一键匹配”、安全隐患“提前预警”。“飞地经济试验区”效应逐渐显现,通过河南平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河南巨高智能电气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吸引36家外籍企业设立区域总部或生产基地,不断延链、补链、强链。2024年,全区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24%。
为满足不同企业需求,该区建立了土地资源储备与调配机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按照高新区产业结构,分类建设六大标准化产业园,产业园内厂房、办公楼、人才公寓设施完备,水、电、气、暖等供应保障设施稳定运行,实现企业“拎包入驻”,形成“十分钟产业生态圈”。同时,加强与外部交通枢纽的衔接,建设豫西南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打造现代物流发展生态圈,构建多式联运网络体系,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配套建设专家公寓、人才社区等生活设施,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
“‘在深化改革和创业创新创造上奋勇争先’,是河南深化改革和激发创业创新创造活力的科学谋划,是顺应时代大势中的奋勇争先。高新区将紧紧围绕国家所需、河南所长、未来所向,持续向‘深’、向‘高’、向‘新’、向‘优’发力,全力提高高新区创业创新创造的发展质量、发展能级、发展位势,从制度建设着眼,在关键处落子,探索标志性引领性原创性改革举措,切实推动改革创新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抓出实效,以改革强内力、增动力、激活力,为广大民营企业赢得更多有利条件与广阔发展空间。”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孙国权表示。